原创 《浪姐4》未续神话,谢娜只是替罪羊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原标题:《浪姐4》未续神话,谢娜只是替罪羊

作者|卫解

7月18日,《乘风2023》(以下简称《浪姐4》久违地闯入大众视线。

“Ella总冠军”的话题登上热搜榜首,《浪姐4》终于在“后劲不足”的评价中尘埃落定,“续写爆款”的期待正式落空。

随后,一张关于“谢娜成团宣言”的repo传出,众人的讨论,又再次回归到了这位一度盘活节目的话题女王身上。

从初舞台到四公录制,谢娜可以说是“盘踞”在了各大榜单上,对于她的议论有正有负、此消彼长。一部分观众认为她拉高了《浪姐4》的观看门槛,一部分观众则会为她的拉票质疑集体澄清。无论如何,谢娜之于《浪姐4》,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浅析谢娜争议之后,小娱发现其背后了复杂“纠葛”。

这一争议,从表面看是粉丝与大众、制作端和观众需求错位。从制作层面看,暴露了制作流程的不可控性和“结果倒推制”的弊端。从结果来看,其实是在综艺追求真实感与互动感的大环境之下,意外诞生的产物。

多位从业者也告诉小娱,对于制作端来说,“谢娜们”并不是观众所想的洪水猛兽,相反,他们集“MC” “外放人格” “话题”三点为一体,就功能性而言是稀缺且卓越、甚至可能是不可或缺的。

而《浪姐4》播出效果的不尽如人意,并不应该单纯地导向谢娜个人。对于《浪姐》的成绩,行业应该有更多广域的视角和评判。当然,在这个“选秀再开”情绪热烈涌动的当下,如何解决“选秀硬伤”,也是从业者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熄火的《浪姐4》与风暴中心的谢娜

谢娜无疑是《浪姐4》话题度最高的艺人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谢娜《浪姐4》相关热搜已有50个左右。但自从《浪姐4》一公舞台释出后,谢娜就陷入了长久不息的风暴中。这些争议一方面是对她在节目中表现的调侃乃至批评,另一方面则集中在对她的“拉票”质疑。

谢娜陷入争议的原因其实很好理解。

四季资深“浪粉”兼影视宣传李牧犀利地将其调侃为“德不配位”。

谢娜初舞台表演日本女团XG的《left right》时,李牧其实并没有产生反抗情绪,在她看来,作为主持人,谢娜其实表现不错,“能看出她用心对待舞台,有一点主场优势也可以理解”。

直到第二次公演后,李牧终于站到了大多数的阵营里。“谢娜确实拉高了《浪姐4》的观看门槛。”她无奈道。

一直以来,视觉化 结果导向 B面惊喜的多方属性,促使舞台成为《浪姐》的宣传亮点。《大碗宽面》《山海》《梦中人》等多个舞台,都曾引发全平台的热议,将张含韵、刘恋、赵梦等“边缘”姐姐带入大众视野。

但这一季,关于谢娜个人表现、资源、人气的三维争议持续抢占热搜,在大众情绪中生长并被放大讨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他选手和舞台的讨论度。“这样的舆论环境下,谢娜成为了节目的风向标,但她的表现很难评,几乎不会成为大家看节目的原因。”

“谢娜人气高也是大家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反抗情绪到最后就可能转变为对节目的质疑,毕竟做票和皇族一直最能刺痛选秀观众。“李牧提到,前几日#谢娜 四公没拉票# 仍然高高挂在热搜上,就证实了此类质疑的长尾效应。

从行业人口中,小娱也了解到谢娜争议背后的逻辑与无奈。

从节目制作角度出发,谢娜争议无法与综艺的不可控性拆解开来。

综艺导演pupu直言,在综艺节目的录制中,制作方可以通过采访、环节设置、内容情节来引导参演者表达或调动表演者情绪,做出选择。但制作方终究只能决定节目的框架,没有办法安排某个选手的具体表现,而节目的后期制作,也只能服务于整体的剧情逻辑,以还原嘉宾的性格和真实录制情况为主。

从这个角度出发,谢娜舞台表现、选人环节、拉票发言,这些极具个人特色且不可控的细节,在以“现场感”和“真实感”为卖点的真人秀中,或许就会成为艺人过度个性化的“最佳”表现。

综艺同样是一场扎根在观众情绪的互动秀。

一个容易忽略却广受认可的观点是,“对于国民度很高的艺人,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这种熟悉不免就会反映在现场的投票上。”pupu坦言。

这种“隐秘”的国民情绪在选秀节目中并不少见。《produce 48》、《创造营2021》期间,关于外国选手是否能站C位、团内外国人含量过高的讨论就屡屡出现。今年,中国选手章浩韩国选秀《boys planet》C位出道,韩网的舆论地震漂洋过海,在社交平台引起数万人“见证历史”的感慨。

不仅如此,《浪姐4》还带着综N代不可避免的比较心理。在看到谢娜和之前宁静、那英等主心骨如出一辙的强势后,观众们难免会将其与之比较。

“很多年以前,我会对我自己设计的赛制公不公平这件事非常纠结,后来想通了,只要在这个场子里比赛的人、下面投票的是同一群人,那就是公平的。只有相对公平,没有绝对公平。”综艺编剧小木说道。

“谢娜们”的价值

那“谢娜们”对于综艺的作用是什么?

在询问“谢娜们”之于综艺的意义之前,可能需要先拆解“谢娜们”的具体成分。在综艺编剧山竹看来,谢娜的综艺成分其实是“MC” “外放人格” “话题”的三位一体。

首先谈谈MC型艺人。在协助推动录制进程、不让话语场冷掉外,他们至于综艺的高阶价值其实在于对传播点的敏感度和自控力。

“Ella也是这类艺人,虽然她有的是情怀而非话题度,但她于综艺制作的大致功能性,是与谢娜类似的。你会发现今年很多卡段里面都有Ella,因为她在跟其他人聊天。她很清楚地知道有人哭了的时候,她需要询问原因,然后有大把的故事跟其他选手去共情,而不是陪哭。”山竹解释。

共情力强的同时,MC型艺人也保证了足够稳定的情绪。在面对不同的争议和观点时,大部分艺人通常急需pd的安抚,不然很可能变得不信任节目组和所在环境,进而开始说假话,甚至不说话。

简而言之,就是从“人”变成了一个“角色”。这是观众很容易注意到的,也是山竹较为害怕的情况。

“但像谢娜她们,长期暴露在讨论中,对此的承受能力肯定比素人,甚至大多数艺人要强。类似因为受到关注退赛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小木说道。

至于谢娜的MC能力在《浪姐4》的究竟表现如何,小木觉得不必去评估。

“我觉得她本身就没有什么控场能力,因为他是属于观众视角的主持人,不会收只会放。但在浪姐里,她没有必要去做一个主持人,更多是在于展示自己的性格,在这个场子特意展示主持能力也很荒唐。”

“外向人格”同样是综艺中不可或缺的破冰神器。

山竹喜欢将选秀、真人秀比作一个巨型的社交场。一个社交场中,需要冷感的人,也需要超热感的人。谢娜作为一个典型的综艺e人,习惯于强制性地开始social,因此“这种人在节目里就会很有效果,会把那些社恐逼到无处可去”。

pupu就以《浪姐4》为例对此进行了阐释,“综艺的拍摄是多机位的,且素材量很大,要想保持叙事的连贯性,完成时空、场景转换的转化,就可以用台词的形式。”

“所以你可以看到第一期的时候,大部分剪辑都是从谢娜、蔡少芬、ella他们三个人的对话开始,利用她们的对话以及剧情,来引出后面出场的姐姐,所以第一集她们的镜头会多一些。”

节目的分量也会跟据艺人的具体表现来平衡。当艺人表现没有亮点,或持续表现突出,节目组就需要考虑“份量”分配,开始展示其他的选手。“其实有些时候只是巧合,并不是观众所说的,‘我的意见被采纳了’。”山竹调侃道。

随着节目的发展,当其他艺人都熟悉了节目流程后,所有人的分量就会趋近于平均值,“毕竟真人秀的终极目标仍然是群像塑造”。

谢娜的话题性也确实为节目有效导流。就数据而言,《浪姐4》的开局其实算顺风。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谢娜直率、莽撞标签已经扎根观众心中,加之她天生的话题度和国民度,“必然会带来讨论,且一定是两面性的”。

“但其实我们能在前期架构出来的东西都是中性的。我们当然想要话题,但我们只能确定哪些艺人有带来话题的可能性,那么最后来的是好是坏,都是看命。综艺赌的成分很大。”山竹解释。

pupu则更为直接地点明了制作端对“两面性”的看法,“毕竟舆论这种东西,无论好坏,它所代表的都是话题度。”

在行业人看来,“谢娜们”之于综艺,不仅不是门槛,还是稀缺,是可遇而不可求,甚至是不可或缺。

《浪姐4》除了谢娜,仍然浑身是伤?

不得不承认,一公结束之后,《浪姐4》的数据相比前几季已经有了断崖式的下降。

诚然,出现这样的结果,问题不止在谢娜。从制作层面出发,《浪姐4》同样难以逃脱选秀的硬伤,也就是张艺兴曾提到的“人才短缺”。

但在山竹看来,除了“国际化”这一解法,《浪姐4》在选角上其实已经做到了预算内的较优解。

一方面,它囊括了大多数典型的“女性人设”:中性、大姐范儿、甜妹、小绿茶、小作精……另一方面,它又完成了功能性的最大化。MC、和事佬、黑马、话题度、小透明,细数下来,《浪姐4》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山竹认为必备综艺的角色。

“总体来讲娱乐节目的受众大多还是女性。这些典型的形象,就会让女性观众有代入感,容易融入节目进而产生共情,给真人秀传播带来更多可能性。全男综就不同,比如我就不看真人秀,因为我对他们的生活我不感兴趣、管你跟谁组队,我只看舞台好不好看。”

遗憾的是,这季《浪姐》在真人秀上几乎没有活用如此完美的选角阵容,只提供了“龚琳娜和美依礼芽双向救赎”、“编导的婚姻研讨会”两个名场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浪姐》的差异化和竞争力。

但纵观综艺市场,这样的结果其实很难避免。近几年来,综艺的讨论度都在下降,整个市场几乎没有真正的爆款。曾经,《浪姐》之于市场的启示,是在于对话题和情绪的敏感。当感知到女性向的潜力时,就做了一个快、准、狠的决策,乘上了“女性力量”的风口。

几年过去,当女性力量成为社交场和话题场的常见议题,观众势必也会对此感到审美疲劳。“那么更多的人,其实会选择在社交平台看视觉化、碎片化的舞台切片,而非一场耳朵都听起茧了的女性茶话会。”

《浪姐》真人秀的难点,除了难以集中观众的情绪,更在于节目的赛制。“浪姐的训练强度已经让他们很难招架了,大家年龄不小,我们现在去爬山都累,何况她们唱跳一整天。你爬完山以后下来人跟你说,来我们聊一下梦想,你想跟他聊吗?”山竹无奈道。

pupu对此的看法则并不悲观,在她看来《浪姐4》目前真人秀的转变,其实是节目主动改变的导向定位。

“第一季需要的是话题,随着节目的播出 ,到后面受众够多、话题度和影响力比较高的时候,就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这样的责任之下,节目组在宣发以及剪辑的时候就会有意识的避免真人秀内撕逼、针锋相对、乃至CP的内容。”

因此,或许《浪姐》的讨论度会降低,但之于芒果超媒,它仍然足够重要。

最核心的点在于商业价值,据透露,《浪姐4》这类的S级综艺,冠名费用估计1亿至1.5亿元,其他以合作伙伴或行业指定名义露出的赞助商费用,也有约1000万至5000万元。而《浪姐4》的招商,也体现了这一IP超长持续力。

而从某种角度来说,《浪姐4》还有着隐形的枷锁。结合四季节目,其实可以感受到,观众对于《浪姐》的期待值是足够高的。

在很多节目追求及格线、追求得过且过的当下,《浪姐》承受的,是作为”追风者“的巨大压力。在内容上,它需要绝对的出彩,一次次对观众和行业的震撼与翻新。这样的压力和期待,致使我们在评价《浪姐》时,总是会以特别的标准。

对于《浪姐》的未来,行业人们无法预测和评估,但他们也在观测,在环境、观众、品牌、平台的多层“夹击”下,《浪姐》是给到乘上一阵解决“硬伤”的东风,还是沉入综艺寒潮的冰面之下。

(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ipigui.com.cn/index.php/art/detail/id/11592.html
 推荐视频

黑水仙2020

杰玛·阿特登 艾斯琳·弗兰乔茜 黛安娜·里格 吉娜·麦基 亚历桑德罗·尼沃拉 

舍赫拉查德

迪伦·罗伯特 肯扎·福特斯 Idir Azougli Lisa Amedjout Kader Benchoudar 

杨光的快乐生活之绅士品格

杨议 颜丹晨 温兆伦 魏一 张立

至高指令BigOrder

森田成一 三上枝织 田所梓 久野美咲 三咲麻里 

我的舞林江湖

陈承 郑智勋 叶禹彤 王雅静 李为民 

号手就位

李易峰 陈星旭 张馨予 肖央 段博文 

如何成为拉丁情人

欧赫尼奥·德尔维斯 萨尔玛·海耶克 罗伯·劳 克里斯汀·贝尔 拉斐尔·亚历杭德罗 

文集2018

郑帝元 申银秀 许真 徐现宇 孔敏晶 

厨娘杀手

欧嘉·柯瑞兰寇 唐·约翰逊 Dallas Page 凯瑟琳·道布尔迪 比安卡·德安布罗西奥 

托马索2019

Cristina Chiriac 威廉·达福 Anna Ferrara Stella Mastrantonio Lorenzo Piazzoni 

杀手疗法

Nicole Marie Appleby 斯凯尔·卡莱布 Lola Davidson

翻译疑云

朗贝尔·维尔森 欧嘉·柯瑞兰寇 里卡尔多·斯卡马奇奥 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 爱德华多·诺列加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